在我们的货物出口办理了报关、放行等手续之后,就会有报关单。
报关单是我们出口通关手续的法律证书,也是申请各类与客户清关相关单据的证明文件。比如说客户需要贸促会或者是大使馆认证的文件,报关单都是作为辅助资料需要一起提交的。有时候,有些地区的来款也是需要把报关单提交给银行办理入账手续的。另外,报关单还是申请退税和外汇管理的重要凭证。
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内容
一般出口报关单上都有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以一份真实的报关单(下图)为例,来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内容。

标题下面第一行,预录入编号和海关编号: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编号是一样的。
在表格以内:
境内发货人:也就是出口商的公司名称。
出境关别:就是出口的口岸名称。
出口日期:一般是开船的日期。
境外收货人:也就是客户的名称。
运输方式:海运(也就是水路运输)、空运、陆运等等。
运输工具名称及航次号:就填船名和航次。
提单号:也就是提单的号码。
生产销售单位:可以与境内发货人填一样的。
监管方式:货物出口通常都是一般贸易。
增免性质:一般贸易的话就是一般征税。
合同协议号:也就是我们与客户的订单号,也可以填CI号或者是PI号。
贸易国:指客户所在的国家。
运抵国:指把货物运输到哪里。
指运港:指目的港港口的名称。
离境口岸:也就是我们始发港的口岸名称。
包装的种类:货物的包装是什么样的。
件数、毛重、净重:也就是货物的件重尺信息。
成交方式:是fob还是CIF或者其他,如果是CIF的话,后面的运费和保险这里也要填上相应的金额。
正文内容中:
项号:也就是有几个项目,一份报关单可以填20个项目。
商品的编号:就是产品的HS编码,也就是海关编码。
商品的名称及规格型号:就是产品的中文名和申报要素。申报要素有的时候很长,在报关单上可能会显示的不全。
数量及单位:这里要填写的数量和单位有好几样。首先是海关有规定,每一个产品都有第一申报单位。比如说我们出的发泡板,它的第一申报单位是千克,或者是木塑地板它的第一申报单位也是千克。但是,我们也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申报单位来申报,比如发泡板可以按“张”来报,木塑地板可以按照“米”来报,这就是第二申报单位。
第一申报单位和数量是必须要显示的,如果我们申报了第二单位,那么这一栏里就会显示两个申报单位和相应的数量。我们之后在让供应商给我们开具货物的进项发票的时候,进项发票上的中文品名、数量、单位一定要与报关单上完全一致。这个数量和单位可以按照第一单位来填写,也可以按照第二单位来填。
单价、总价、币制:也就是产品的价格信息。
原产国:是中国。
最终目的国:就是客户所运抵的国家;
境内货源地:产品的生产商地址,也就是给你开发票的那个供应商的厂址。
除了以上信息,报关单里其他的信息就不太重要了。

填写报关单应注意什么
我们每一次报关出口的时候,在报关之前都需要让货代或者是报关行给我们传报关单的预录单,核对以上这些信息,确认无误之后才能正式的报关。报关单一旦写错,那么想要改单的话是非常难的。比如说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境内货源地,很多的供应商在报关的时候,境内货源地他们都不太的关注。
我在很久之前,从广东采购了一批仪器仪表卖给我的客户。当时,出口是从青岛港出的,我们公司是临沂的,帮我们报关的那个货代看我们公司是临沂的,就以为这一批仪表它的境内货源地是临沂,然后我也没有检查报关单境内货源地这一项。而我的发票是广东那家工厂给我开进来的,这样报关单上的境内货源地和发票开票的工厂地址就对不上了,最后导致这一单不仅不能退税,还要征税,我们就当时还向税务局申请了免税。
因此,报关单信息一旦写错,对于后面申请退税什么的都会有影响。所以报关单非常的重要,在报关之前一定要检查预录单上的内容,然后才能正式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