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究竟是什么意思?之前我们讲了生产型产品出口企业,国家实行的是免抵退的办法:免是指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就是你出口这一块的销项税不列了。抵是指从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当中抵扣进项税。抵扣不了的部分,实行退税。这是免抵退的一个基本原理。
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国家给出口产品的定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往往是不一样的,目前增值税率是13%,但它退税率不给你13%,国家对于不同的产品制定了不同的退税率。如果产品征税率是13%,退税率是10%,那就有3%的税差是退不掉的。这退不掉怎么办?我们要从进项当中把它转出,做进项税额转出,这一部分就叫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如果出口的这个产品用到了免税的原材料,这部分原材料购进的时候就是免税的,它没有进项,而其他原材料有进项的。如果我们在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时候,直接用货物出口的价格乘以退税率,就算重了,因为货物的价格里边包含了免税原材料的价格,这部分价格本身是免税的,也就不涉及到免抵退了。所以,在计算有免税原材料产品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时候,要先把免税原材料的价格扣除掉,再用得到的价格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这才是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最终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出口货物的价格是100万元,其中用到了10万元的免税原材料。增值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现在要计算它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错误的算法:100*(13%-10%)=3万元
正确的算法:(100-10)*(13%-10%)=2.7万元
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如果你在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时候没有扣除掉免税原材料的价格也没关系,我们再算一个抵减额把它扣出来就行了。那么这个抵减额怎么算呢?就是用免税原材料的价格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这一部分就是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仍以上面的例子为例:
如果计算的时候没有扣除掉免税原材料价格,算出错误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13%-10%)=3万元
我们再计算一个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13%-10%)=0.3万元
得到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3-0.3=2.7万元

出口退税额度计算
出口退税额度的计算,是用出口货物的价格乘以退税率,如果这里边还有免税的原材料,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出口货物的价格当中把免税的原材料减掉,再乘以出口退税率,算出我们的退税额度。
出口退税额度=(出口货物价格-免税原材料价格)*退税率
再拿我们计算得出的退税额度去整个企业的应纳税额对比,如果应纳税额出现留抵税额:
留抵税额<退税额度,按留抵税额进行退税,退税额度和留抵税额之间的差为免抵税额。
留底税额>退税额度,按退税额度进行退税,就是全额退税了,免抵税额为零。
如果企业的应纳税额没有留抵数,出现了应缴税费,我们要交增值税的情况下,那就不存在退税的说法了,退税是零,整个要退的税都进行了免抵。